党内先进典型报告会《初心》系列典型之二
【本期典型】
滕振,贵阳车辆段乘务车间动力班副工长。2002年10月入党,两次夺得全局客车系统技术比武第1名,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、贵州省劳动模范、总公司先进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
【事迹讲述】
匠心不改铸品牌
在贵阳车辆段,滕振,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,一个亮堂堂的榜样,一个毫无保留带徒育人的师傅,一个坚守初心专注实干的工匠。
1996年,正当青春的滕振师傅走进贵阳车辆段,他曾在火热的电焊机旁锻造技术,也曾精准地控制列车空调制冷的温度,而当他置身高温密闭的发电车、进入新的技术领域时,已是30多岁。工种跨度大,车辆车型多,技术要求高,所有困难都阻止不了他求知探索的脚步。
自我提升的道路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。精密复杂的发电机组结构,全英文注解的电路图纸,没有吓退和难倒滕振,反而激发了他的钻研热情。他不惜花费大部分工资,买来技术书籍,研究原理,面对密如蛛丝、五颜六色、全英文注解的电路图,他对英文单词一个一个地进行查阅翻译,把发电机励磁系统配件的英文标识全部汉化,摸清了电路图的来龙去脉。只要有新设备上马,他就缠着厂家技术人员不放,追问技术难题。多年的故障处理,练就了他“听声定位”查故障的绝技。一次春检整修,他就是凭着灵敏的耳朵,听出了柴油机轰鸣中的杂音,查出了二号缸的问题,排除了安全隐患。
一个又一个夜晚,他沉浸在发电车技术的世界里,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,从一名发电车检修的“门外汉”变成了“土专家”。6次获得段技术比武名次,2次夺得全局客车系统技术比武第一名,主攻完成8项技术革新,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、贵州省劳动模范、总公司先进共产党员等荣誉……每一项光荣的纪录中,都充满了艰辛,都是对意志的考验、对职业精神的历练。
2008年5.12汶川大地震,滕振师傅被抽调到成都担任震后救灾专运任务。在紧张繁忙的专运现场,滕振师傅的岳父被确认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。他牵挂着病重的岳父,更深深地牵挂身为列车员的妻子——奔波在工作、老人、小孩三者之间,柔弱的妻子是何等的坚强!
家的温暖给了滕振强大的支撑。
2012年,滕振师傅参加全路客车系统技术比武大赛获得发电车项目第4名,创全局历史最佳成绩。载誉而归时,他在站台上第一眼就看到手握鲜花的妻子。他终于用自己的方式给了妻子爱的回报。
2013年12月,滕师傅担任班组副工长,成为班组党员技术示范队的带头人。滕师傅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项项技术革新,逐步实现了从攻关到创新、从改造到创造的飞跃。在贵广、沪昆高铁联调联试阶段,这样的能力和实力再显身手。四十多个通宵达旦的坚守,换来的是试验车和轨检车柴油机组“零故障”。
高铁来了,人才需求、技术需求在增长。段上以示范队为师资,命名了“滕振互学班”,利用每天午休时间开展业务辅导,为新入路青工搭建互学、互助的空间和平台。这个任务,滕师傅欣然接受。但是,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第一天中午开课,计划60人的课堂,一下涌进100多人。讲台上的滕师傅再次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。
为讲好课,滕师傅仔细地整理了历年来解决故障的成功案例,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“口问、眼看、耳听、鼻闻、手摸、表测”现场故障处理六诊法,并摸索出一套“识配件、学找茬、练技能”的青工技能培养法,为段上输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。
徒弟进步了,师傅也不甘落后。现在,滕师傅也学会了制作“教学微视频”向各班组微信工作群推送,并为段上打造“滕振劳模工作室”默默地蓄积新的能量。
380伏大功率的发电车,动力来自强大的柴油机;滕振师傅永不停息的学习激情,还得回溯到24年前——那一年,他在常州铁路机械学校学习车辆技术;那一年,他递交了人生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。整整十年,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党的信仰和追求,也从没忘记过入党申请书上的铮铮誓言;整整十年后,他终于在党旗下握紧了有力的拳头……
【现场感言】
我认为匠心的铸就来源于我对车辆设备的热爱,对青工们的喜爱。每处理完一件故障,每完成一项技术革新,每一位青工的成长成才,都使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。这就是一名基层技术党员的使命!
【致辞】
来源:局党委宣传部、组织部 编辑:刘佳易
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立场。
本文系开云体育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